美国 2026 年联邦法定节假日共 11 天(含纪念日),具体如下(按联邦惯例,周末顺延至周一或周五):
节假日 | 日期(2026) | 星期 | 备注 |
---|
新年 | 1 月 1 日 | 周四 | 法定日 |
马丁・路德・金日 | 1 月 19 日 | 周一 | 第三个周一 |
总统日(华盛顿诞辰) | 2 月 16 日 | 周一 | 第三个周一 |
阵亡将士纪念日 | 5 月 25 日 | 周一 | 最后一个周一 |
六月节 | 6 月 19 日 | 周五 | 法定日 |
独立日 | 7 月 4 日 | 周六 | 多数机构 7 月 3 日(周五)补休 |
劳动节 | 9 月 7 日 | 周一 | 第一个周一 |
哥伦布日 | 10 月 12 日 | 周一 | 第二个周一 |
退伍军人节 | 11 月 11 日 | 周三 | 法定日 |
感恩节 | 11 月 26 日 | 周四 | 第四个周四 |
圣诞节 | 12 月 25 日 | 周五 | 法定日 |
美国的法定节假日(联邦层面共 11 天)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伴随国家历史、社会运动、文化融合逐步形成,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事件、价值观或群体记忆。以下按节日类型和历史脉络,详细梳理其起源与背景:
这类节日是美国国家认同的核心,聚焦独立战争、建国理念等关键历史节点。
起源:美国最具标志性的 “国家生日”,直接关联 1776 年 7 月 4 日《独立宣言》的签署 —— 北美 13 个殖民地正式脱离英国统治,宣告 “美利坚合众国” 诞生。
历史背景:独立战争(1775-1783)期间,《独立宣言》的发表是转折点,它以 “人人生而平等” 的启蒙思想为核心,确立了美国的立国精神。1777 年 7 月 4 日,费城首次举行烟火、游行等庆祝活动;1870 年,国会正式将其定为联邦法定节假日。如今,独立日的核心活动(烟火、国旗装饰、家庭聚会)均围绕 “国家独立” 与 “自由精神” 展开,是美国最具凝聚力的节日之一。
这类节日旨在缅怀对美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,或承认特定群体的贡献,体现社会对多元历史的认可。
起源:纪念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・路德・金(1929-1968),他以 “非暴力抵抗” 推动美国废除种族隔离制度,1963 年发表的《我有一个梦想》演讲成为民权运动的标志性宣言,1968 年被暗杀后,其理念仍深刻影响美国社会。
历史背景:金去世后,民间迅速发起 “设立纪念日” 的呼吁,但因种族议题争议,法案长期受阻。直到 1983 年,里根总统签署法案,正式将其定为联邦节假日,1986 年首次全国庆祝。该节日的设立,标志着美国政府对民权运动的认可,以及对 “种族平等” 理念的制度化,如今常伴随民权主题的公益活动、演讲等。
起源:名义上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・华盛顿(诞辰 1732 年 2 月 22 日),但实际已演变为 “纪念所有美国总统” 的节日,民间常称为 “总统日”(虽联邦官方名称仍为 “华盛顿诞辰”)。
历史背景:华盛顿作为美国 “国父”,领导独立战争胜利、主持制宪会议、确立总统制,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。1800 年(华盛顿去世后 2 年),民间开始纪念其诞辰;1870 年,国会将其定为联邦节假日(仅华盛顿诞辰)。1968 年《统一星期一假日法案》通过后,为方便民众休假,将其调整为 “2 月第三个周一”,此时日期可能覆盖另一位重要总统亚伯拉罕・林肯(诞辰 2 月 12 日),因此逐渐被赋予 “纪念所有总统” 的含义,常见活动包括总统历史展览、爱国主题教育等。
起源:最初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,1918 年 11 月 11 日 11 时(“停战时刻”),同盟国与德国签署停战协定,一战正式结束,当时称为 “停战日”(Armistice Day)。
历史背景:1926 年,美国国会通过决议,将 11 月 11 日定为全国纪念日;1938 年,正式定为联邦法定节假日,初衷是 “纪念一战退伍军人”。二战(1939-1945)和朝鲜战争(1950-1953)后,节日范围扩展到 “所有战争的退伍军人”,1954 年更名为 “退伍军人节”。如今,核心活动是向退伍军人致敬(如游行、向纪念碑献花),体现美国对军事贡献者的尊重,与 “阵亡将士纪念日”(侧重 “牺牲者”)形成区别。
这类节日聚焦 “牺牲” 与 “贡献”,分别关联军事历史和劳工运动,反映美国对不同群体价值的认可。
起源:纪念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军人,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战争(1861-1865)后 —— 这场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内战导致约 62 万人死亡,北方和南方的民间组织开始自发为阵亡士兵扫墓,称为 “装饰日”(Decoration Day)。
历史背景:1868 年,联邦陆军将军约翰・洛根正式提议将 5 月 30 日定为 “装饰日”,全国统一纪念;1888 年,国会首次将其定为联邦政府雇员的假日;1971 年,《统一星期一假日法案》将其调整为 “5 月最后一个周一”,并正式更名为 “阵亡将士纪念日”(Memorial Day)。如今,节日核心是 “缅怀牺牲者”,常见活动包括墓地献花、退伍军人游行,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夏季的开始(民间常以该节日为 “夏季启动点”,进行户外烧烤、旅行等)。
起源:纪念美国劳工运动的成果,反映 19 世纪工业化进程中工人对权益的争取 ——19 世纪中后期,美国工人普遍面临 12-16 小时工作制、恶劣劳动环境,1886 年芝加哥 “干草市场事件” 等劳工运动推动了 “8 小时工作制” 的普及。
历史背景:1882 年,纽约首次举行劳工游行,呼吁改善工作条件;1894 年,国会正式将 9 月第一个周一定为 “劳动节”(此前部分州已自行设立),此时正值美国劳工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(如 8 小时工作制立法)。该节日的设立,标志着政府对劳工群体的认可,如今已演变为 “庆祝劳动成果、迎接秋季” 的节日,民间常以游行、家庭聚会、购物促销等形式庆祝,同时也是美国学生暑假的 “终点”(多数学校 9 月初开学)。
这类节日或源于移民文化,或关联社会平等运动,体现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。
起源: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・哥伦布 1492 年 “发现美洲大陆”——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欧洲与美洲文明交汇的起点,对全球历史进程影响深远。
历史背景:1792 年,纽约首次举行哥伦布登陆 300 周年纪念活动;1892 年,总统本杰明・哈里森发表宣言,将其定为全国纪念日;1937 年,国会正式将其定为联邦法定节假日,部分原因是当时意大利裔美国人在政界影响力上升,推动了这一节日的制度化。
争议:近年来,该节日引发广泛争议 —— 批评者认为,哥伦布的 “发现” 导致美洲原住民遭受屠杀、奴役和疾病,是 “殖民主义的开端”,因此部分州(如南达科他州)已将其更名为 “原住民日”(Native American Day),以纪念美洲原住民的历史贡献,反映美国社会对 “殖民历史” 反思的深化。
起源:美国最年轻的联邦法定节假日,纪念 1865 年 6 月 19 日 —— 联邦军队抵达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,宣布该州的黑奴获得自由,此时距离林肯总统 1863 年发布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》已过去 2 年(因南方叛乱,宣言在得州等南方地区未及时执行)。
历史背景:“Juneteenth” 是 “June Nineteenth” 的缩写,自 1866 年起,得州的黑人社区开始自发庆祝这一 “自由日”,后逐渐扩散到全国,成为黑人文化的重要象征。2020 年 “黑人的命也是命”(BLM)运动爆发后,设立联邦节假日的呼声高涨;2021 年 6 月 17 日,拜登总统签署法案,正式将其定为联邦法定节假日,是 1983 年马丁・路德・金日以来首个新增的联邦节假日,标志着美国对奴隶制废除历史的正式认可,以及对黑人平等权利的进一步强调。
这类节日虽有宗教根源,但在美国已演变为全民性的家庭团聚节日,宗教色彩逐渐淡化,更侧重 “家庭联结”。
起源:根源是 1620 年 “五月花号” 清教徒移民的经历 —— 这批英国清教徒因宗教迫害逃往北美,在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登陆后,遭遇寒冬和疾病,半数人死亡;1621 年,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,他们获得丰收,于是邀请印第安人举行 3 天的庆祝活动,感谢上帝与印第安人的帮助,这被视为 “第一个感恩节”。
历史背景:感恩节最初并非全国统一节日,不同州的庆祝时间各异(如北方在 11 月,南方在 12 月)。1863 年,林肯总统为凝聚内战中的国家,宣布将 11 月最后一个周四定为全国感恩节;1941 年,国会正式将其定为 “11 月第四个周四”,避免日期逐年变动。如今,感恩节的核心是 “家庭团聚”,传统食物(火鸡、南瓜派)和 “感恩” 主题(感谢家人、朋友)已脱离宗教语境,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家庭节日之一,也是年底购物季(黑色星期五)的 “前奏”。
起源:纪念基督教核心人物耶稣基督的诞辰(宗教传统中耶稣诞辰无确切日期,12 月 25 日是 4 世纪后基督教教会确定的日期),最初是基督教节日,随欧洲移民传入北美。
历史背景:美国建国初期(18 世纪),因清教徒对 “宗教节日商业化” 的反感,圣诞节曾被部分州禁止(如马萨诸塞州直到 1856 年才解除禁令)。19 世纪中后期,随着德国、爱尔兰等天主教移民的涌入,圣诞树、圣诞老人等习俗逐渐普及,节日氛围淡化宗教性、强化世俗性(如家庭礼物交换、装饰);1870 年,国会正式将其定为联邦法定节假日。如今,圣诞节虽仍有宗教活动(如教堂弥撒),但对多数美国人而言,它更像是 “冬季家庭团聚节”,与新年共同构成 “年末假日季” 的核心,商业氛围(圣诞购物、装饰)也极为浓厚。
历史脉络清晰:从建国(独立日、总统日)到民权运动(马丁・路德・金日、六月节),再到劳工权益(劳动节),节日的增设与美国历史的关键节点高度绑定,是国家历史的 “缩影”。
多元性与争议并存:既有对主流历史(如独立、总统)的纪念,也有对少数群体(黑人、原住民)贡献的认可,但部分节日(如哥伦布日)仍因历史解读差异存在争议,反映美国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。
世俗化趋势明显:宗教起源的节日(感恩节、圣诞节)逐渐脱离宗教核心,转向家庭、团聚等世俗主题;政治 / 历史类节日(如独立日、退伍军人节)则强化国家认同与社会价值观。
联邦与地方差异:联邦法定节假日仅约束联邦政府雇员,各州可自行增设节日(如加州的 “塞萨尔・查韦斯日” 纪念劳工领袖,夏威夷的 “主权日” 纪念原住民历史),体现美国联邦制下的地方文化自主性。